上传时间:2016/11/3

5180字 |6分钟阅读
实体店现倒闭潮,看到有个老板吐槽:月售2580个包才够交房租。今天讲一个实体店的碉堡案例,关店很少,一年创造了近百亿人民币的利润,人均创造利润堪与阿里巴巴比肩,有116万人民币。这就是实体店超级爆品、零售行业的标杆——7-ELEVEn。
首先要纠错的一点是,7-ELEVEn现在只有这一种拼写方法,很多文章写成7-ELEVEN,或者7-Eleven或者其他,都是不正确的,最新的商标只能写成7-ELEVEn。为什么这么设计呢?原来7-ELEVEn了解到,在华人地区(尤其是台湾)的民间说法是因为风水的因素。大写N的最后一划为往外,表示散财,而小写n的结尾为往内,表示会吸引钱财进来。如今7-ELEVEn风靡全球,其实单单从这个小细节中就能看出端倪。

一、美国人差点葬送了7-ELEVEn,一个日本人如何起死回生?
提到7-ELEVEn,似乎怎么也绕不过一个人:铃木敏文,他被尊为7-ELEVEn之父,以至于很多人把这家公司当成一个日本企业,在反日情绪高涨的时候还得被迫歇业,但事实上7-ELEVEn的发源地并不是日本,而是从1927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创立的。
美国南方公司最初只是一家在全美各地开设连锁店铺的制冰公司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南方公司旗下的一家店铺老板接受了顾客的建议,开始在店内售卖冰块的同时销售面包、牛奶等食品,结果大获成功,从而形成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便利店的雏形。
然而,就在南方公司伴随着美国都市化进程成功地将门店覆盖到全美各州,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品牌之时,它却改变了经营路线,此举连连遭遇滑铁卢。遭遇危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:
1.不坚定
80年代便利店竞争的白热化和郊外大型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涌现,错误地采取价格折扣的形式仓促应战,结果必然是使便利店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。
2.不极致
7-ELEVEn虽然是便利店,但没有把便利这个概念打穿,可替代性高。
3.不单纯
首先是在都市市场开发的失败,接着失去理性的参与投机浪潮。
4.缺乏创新
靠着最初的华丽转身实现,但是随着规模扩大,面临着创新乏力的问题。
1973年11月,日本人铃木敏文提议的York Seven成立,并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协议经营便利店。7-Eleven便利店最初拷贝了美国南方公司的模式。1987年,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,并在3年后申请破产。随后,也就是1991年,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购买了这家公司73%的股份,成为美国南方公司最大股东。2003年,日本7-ELEVEn总店数首次突破一万家。30年来,日本7-ELEVEn几乎等于一天开一家店。
和美国不同,日本7-ELEVEn始终坚持船小好调头的街边便利店定位,应充分遵循差异化经营理论,不要和大超市大商场拼品种(库存),拼打折(资金),而应该采取严控库存、小批量进货、单品管理、24小时营业,永远以顾客的立场去思考问题,养成发现顾客需求的经营意识等措施,兢兢业业地经营了下去。
二、铃木敏文的核武器:极致差异化
7-ELEVEn定位特别明确,不是百货商场,不是大型超市,不是折扣店,就是便利店,首先将便利二字诠释到了极致,没有大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、没有折扣店诱人的价格,但是拥有其他商超难以匹敌的便利。
在早些年,的年轻人和上班族开始把邻近的 24 小时便利店视为“自家的另一个冰箱”。如今7-ELEVEn提供的服务已经早已超越了当初的服务范围,从最开始的 24 小时营业,到支付水电煤、甚至是保险、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,以及开设 ATM 机,收发快递,到现在的送货上门,日本便利店把“便利”几乎做到了极致。
从消费行为来看,高达八成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抱有其他目的,比如打印、缴费、取钱等等,几乎是一站式生活服务。这些店内服务不仅增加了顾客的到店频率,也确实拉动了商品销售额的增长。
面对日本老龄化的趋势,便利店推出了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,部分便利店与地方政府签订了体检合作协定,市民可以通过便利店预约体检,或者在便利店附近配备的体检车和体检帐篷完成体检。
三、变态一招:破坏性创新
铃木敏文最强悍的能力就是破坏性创新,他经常说这样的话:“经验是阻碍改变的绊脚石”、“不要到其它便利商店观摩”、“不要教育培训手册”.....
铃木敏文所建立的“单品管理”概念,英语世界甚至以“单品管理”日文发音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“tanpinkanri”。“单品管理”,就是要依据假设来订货,做到不论哪件商品要进多少,总公司都能应付,以此来掌握畅销商品,排除滞销商品,他要求每一个店员都要汇报每一件产品的情况,那些不好卖的东西要迅速清除。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,但的确能提升利润率。
再比如,7-ELEVEn收银环节快速对顾客信息进行录入也是达到了“变态”的级别,键盘上标注了顾客的年龄信息,比如老男(老女)56↑;壮男(壮女)36-55;青男(青女)19-35;中男(中女)13-18;小男(小女)↓,店员结账时会将这些性别年龄等特征录入系统,反映出每个产品在不同时段的销量以及受欢迎人群。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可以代替复杂的顾客问卷调查。

四、对用户“变态”级的研究
能说的出来的就不叫秘密,之所以叫秘密,只不过是把握了常人不会注意的细节,加上对顾客心理揣摩到极致而已。7-ELEVEn对细节把控简直是变态级。
可能很多人会觉得,在便利店吃顿饭多少有点凑合的感觉,但在日本7-ELEVEn,即便是一碗便利店出售的泡面,也是通过员工自己泡水、试吃,找到了最佳口味的水量,然后贴上一个标签贴告诉消费者怎么泡。让顾客感受到“高品质的食物”。
零售是一个关乎细节的行业,当我们这样思考问题的时候,必定会把各方面的细节做得越来越好,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铃木敏文说:“现在的消费已经完全进入心理学的领域,而不是经济学”:
1.占便宜心理
沙县小吃卖的有单个的卤蛋,7-ELEVEn超市也卖单个的鸡蛋,都是一块五一个,但是沙县小吃的鸡蛋都是最小的,而7-ELEVEn的鸡蛋都是挑的最大的卖给顾客。
在“现金返还”活动中,顾客需要去收银台付账,然后去服务台领取返还现金,人多时还得排队,这对于顾客来说比直接打折要麻烦的多,但是,对顾客来说“现金返还”却比打折更具有吸引力。
2.陈列潜规则
7-ELEVEn为了尽量有效的利用店里有限的空间,会在种类丰富的主力商品中选取最受欢迎的几款,贯彻货架优化战略,从而实现更高的营业额。就能提高自身表现力,更有效的发挥其魅力。
一种可以热销的商品,经过优化后在货架上摆放二十个,就能够卖出十几个个以上,如果只在货架上摆放三四个,就很容易因为不起眼而被消费者错过,变成滞销品。
再比如,在店内相距较远的地方设置两个货架,而另一个货架上则只陈列了精选出的6种果酱。一个货架满满陈列着品种齐全24种的果酱。
结果表明,购买陈列6种果酱货架上的果酱的人数更多。在铃木看来,陈列24种果酱虽然也包含了潜在热销品,但由于实在太多,使顾客眼花缭乱,单件商品的表现力不足,绝大数顾客对麻烦的“选择题”敬而远之,而最终造成顾客流失。
3.价格的秘密
铃木敏文认为,较之“极端价格”,“中间价格”更受欢迎。比如,同一个品牌的脱毛膏,店铺中陈列38元和88元两种价位,理所当然,38元的脱毛膏比88元脱毛膏销售的好,但当加入108元的脱毛膏时,88元的脱毛膏则成为了三种商品里最畅销的。
五、极度苛刻的管理
7-ELEVEn专门印制了“待客行为效果表”,要求每一位店员不折不扣地做到:顾客结算时,必须高喊“欢迎您”;面对顾客时,同事之间不能窃窃私语,不能随便聊天;要清楚地说明每件商品的名称、价格,同时结帐;确认顾客预交款时,在未完全算完帐之前,不能把预交款放进收款机;在顾客购买盒饭或食品时,要询问“需要加热吗”;加热后的商品必须手持交给顾客,以保证商品是温的……
对于7-11高人效的核心,干净么创始人刘鹏给出的总结简明扼要:
平效高: 面积小、位置好
人效高: 人员少、成本少
支撑强: 强大的供应链、密集的销售网
他认为,这几年所谓的互联网的优势在7-11的便利店模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:
七、极致体验模式
在零售业有一种说法:“世界只有两家便利店,7-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”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它坚持满足顾客需要。7-11创始人铃木的经营哲学是“彻底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来思考和实践”。“你为我着想” 不如 “站在我的立场”。产品:顾客需要什么产品,我卖什么产品。位置:顾客购物怎么便利,我就怎么布局。
八、专业共享模式
提起共享经济,我们都知道Uber、Airbnb等新兴企业,其实最牛的共享经济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之间的共享,这种模式的效率和效益远远高于闲置的资源做业余的事的共享,而且体验更好、更有保障。共享是互联网精神最本原的东西,资源的价值不在于拥有,而在于使用,只有使用才能体现资源的价值。
7-11日本公司,只聘用了8000多名全职员工,其余人员全部都是加盟店、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雇员。
7-11基本没有自己的直营商店,171家专用工厂没有一个是自己的,150多座物流中心和配送车辆也不是自己的,但却成为近百亿人民币利润的零售企业。
整个共享经济体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40万人,其中在加盟店工作的超过30多万人,服务于工厂、物流配送的人员10多万人。
亚洲最大服装零售商优衣库线上的订单,可以到日本大部分7-11商店自提。
共配系统打破了制造商和企业之间的高墙,并且跨越了商品品类的框架,组成了共同配送的体系。
九、连锁的最高目的:命运共同体
总部和加盟店因利益一致而走到一起,因命运共生而能全心全意。命运共同体让加盟商和品牌方手牵手心连心。
7-11给加盟店提供了五项赋能:包括商品开发赋能、经营赋能、IT赋能、物流赋能和金融赋能。在7-11中,有一群工作人员,他们每人负责7~8家门店,从事一线门店经营指导的顾问工作,那就是OFC(营运现场指导),专注为这些小店主提高经营赋能。
7-11与加盟店签订的合约中,有一个世界其他特许加盟连锁店大多都没有采取的 “对加盟店有最低保证” 的承诺条款。7-11加盟店日常营运所产生的电费的八成由总部承担;7-11加盟店的盒饭等鲜食商品的报废损耗由总部承担15%。
why?以夜间照明为例,因为晚上的客人比较少,所以在深夜营业时间段减少照明来节省电费,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行得通。但是,像这样的店怎么能让顾客安心地走进去呢?开放空调也是如此。包括7-11在内的便利店门店有许多需要冷藏的商品,假如为了节省一点电费而降低此类商品的温度管理水平,食品安全安全如何保障?
7-11的模式并不拘泥于眼前利益,而是从长远的利益,并没有区分你我的利益,而是共同的利益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国内的一些品牌,连而不锁、锁而不牢,大部分只是“连名”。
十、产品主义:干净、好吃是王道
7-11的食品是销量最大的,其最大的特点是新鲜、美味、干净,生产、配送和储存都严格按照“时间”+“温度”来管理。7-11售卖的大部分食品:面包,盒饭,冰淇淋,饮料,甚至还有100日元一杯的现磨咖啡,在好吃的同时,食品安全又有充足的保障。
7-11每个配送中心都有冷冻食品配送中心、常温食品配送中心。在各个区域设立的共同配送中心,7-11会根据产品不同特性,将商品分为冷冻型(零下20摄氏度),如冰淇淋;微冷型(5摄氏度),如牛奶、生菜等;恒温型,如罐头、饮料等;暖温型(20摄氏度),如饭食、面包等四个温度段进行集约化管理。
十一、快速迭代、低成本试错
勇于试错才能走得快走得远。7-11总部推荐的商品SKU总数大约4800种,单店销售约2900个,每周新品上架100种,商品年换手率约70%。2016财年,7-11日本公司库存周转天数只有10.1天,一年周转36次,比美国最好的亚马逊还要快。
“假设、实践、验证”是7-11快速迭代的经验根基。冬天北海道地区的7-11店准备了大量空间贩卖冰淇淋,当地生意人纷纷嘲笑说:“谁会大冬天里吃冰淇淋呀!”但是,铃木说:“家里暖气开得很足,如果能吃上冰淇淋,客人应该会很开心吧!”
产品迭代、周转如此之快,背后是一套低成本持续优化的的理念和体制在支撑。很多企业要么喜欢墨守成规、要么喜欢大刀阔斧的改变,抗风险能力怎么会高?
十二、用新人做新事
2013年,迎来了7-11四十周年庆。铃木提出走向第二阶段“又近又方便”的新主张,并以此作为主要理念开始彻底转换攻势,朝着创造新客源的方向努力。为此,7-11组建了由毫无经营经验的新人成立的第二商品部,包含主管在内,总共由5人组成。这5人中还有两位是2011年春季才进入公司的新人,而曾在商品部门或销售部门工作过的,也就是有业务经验的专家边一个都没有。
铃木说,“要做新的事情,最好由毫无经验的新人来做”,只有新人没有天花板,无知者无畏,敢冲敢想敢干。
十三、信息化的大数据
掌握市场信息的人将控制整个产业,7-11是一家商店,更是一家大数据公司。7-11不断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及更新。
如今,最新的第六版的投资高达30亿人民币。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家门店的日常经营水平,除原来的商品库存数据、POS数据、缺货数据、报废数据,在第六版系统中,7-11开始为各家加盟门店订货提供三项数据,以作为协助成立假设的参考,分别是立地数据、设施数据和长期数据。
立地数据:是指调查各门店周边(半径350米,徒步5分钟以内的)的家庭数;如果有商户的话,就调查其员工人数。
设施数据:主要了解自家门店周边是否有学校或医院之类的设施,这对于日常订货作业的假设设定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。
长期数据:根据过去的数据呈现出有关趋势及动向的数据,这项资料在OFC为各加盟店提供建议时,效果尤为显著。
不追求销售只在意产品,
不关注对手只关心顾客,
把一切细节做到变态级!
这样的企业能不成功吗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