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两会期间,物流热词频率不减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的报告中再度关注快递业,要求“促进电商、快递进社区进农村,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。”这是自2014年以来,快递业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
此后,业内人士纷纷释放出强烈“心声”,在此,记者梳理了近几日有关快递业发展话题,看看大咖、专家们怎么说:
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: 快递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末端配送,应强力做好快递末端的共享网络建设。
“以北京为例,市内每天平均有500万件快递,相当于平均约4个人就有1件快递。他表示,快递服务有一定的公共性,老百姓都需要,地方政府对快递设施的配套规划应该有所考虑,比如在城市中心建立快递公用平台,方便快递车辆进城,方便老百姓取件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牛汝极:快递业的发展推动了电商发展,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方便,但如何解决好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要引起重视。
“要健全法律规划体系,将发展快递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在城乡规划中合理安排快递处理中心、便民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,将配套建设物流,快递物流共同配送站、智能快件(包裹)箱等纳入城市社区发展规划。同时,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城市快递汽车、快递电动三轮车等车辆管理办法,尽快制定快递车‘标准’,对快递车生产、使用、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。只有实现快递车合法、通畅、安全地运营,才能有效促进快递业及电商经济的健康发展,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”。
菜鸟网络总裁万霖:只有携手推进共享和智慧物流,优化末端派送模式,行业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“过去城市末端的效率不高,因为大量消费者的时间都是分散的、不确定的,造成投递时间的消耗。需要给行业争取更多人权、路权、财产权。快递业要回归人,回归快递价值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:快递业要实现行业供给侧改革,与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农业现代化对接,还有巨大的潜力。
“快递业粗放式发展、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,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,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。此外,中国快递企业与全球快递巨头之间的差距在于,中国快递业衔接着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,但没有嵌入制造业生产环节。快递业要实现行业供给侧改革,与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农业现代化对接,还有巨大的潜力”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:发展快递应抓住“完善体系,优化结构,增强功能,提升质量,推进国际化,加强与生产生活联动”这五方面的重要任务。
“快递”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这一方面表明,中国将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体系,特别是完善社区和农村等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电商与快递需要,普惠人民群众。另一方面也表明,中国将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,以充分发挥实体店和网店的各自比较优势,适应零售业和消费升级的总体趋势。
【结尾语】据国家邮政局权威统计显示:到2020年,预计国内整个网络零售将会超过10万亿元,社会零售总额占比将超过20%,5到8年之后,全年包裹量将超过1000亿件,随之而来是价格战、资源重复建设等也让行业面临日增沉重的成长压力。
2017年,快递业应该如何发展?唯有坚定不移的围绕国家提出的“完善体系,优化结构,增强功能,提升质量,推进国际化,加强与生产生活联动”这些重要任务展开,努力消除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,才能珍惜并牢牢把握住快递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。